浮沉的命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章 纷乱,明渣的逆袭,浮沉的命运,中山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大哥,你有没有发现,最近拖家带口过关卡的百姓,好像多了起来?”

王和垚看着西面关卡前乱糟糟一团的人群,眉头一皱。

大岚山巡检司分管附近要道的水陆要道,从浙南而来的许多百姓,都要经过此处。本来见怪不怪,只不过最近几天,从南向北的百姓特别多。

“最近我去过那边几次,说是耿精忠的部下北上受阻。朝廷派了各路人马进了浙江,领头的是康亲王杰书,说是什么平南大将军。还有新任的浙江总督李之芳刚刚去了衢州。双方你来我往,厮杀的昏天黑地。百姓没有办法,只能向北逃窜了。”

郑思明低声说道,眉头紧皱。

王和垚点点头,目光转向了赵国豪。

“四哥,你过去问一下逃难的百姓,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形?”

赵国豪应了一声,跑了下去。

“这么说来,四明山的各路好汉,日子也不好过了?”

清军既然和耿军杀的难舍难分,那么,地方上的绿营腾出手来,四明山群豪,日子怕是不好过了。

“应该是这样!我去的时候,听二当家的说,耿精忠派人到了四明山,商量一起抗清。”

郑思明摇了摇头,满眼的疑惑。

“大岚山山寨的兄弟,怎么和耿精忠搞在一起了?真是想不明白!”

王和垚暗暗摇头。大岚山山寨胡双奇这些人,势单力薄,耿精忠抛出橄榄枝,明知有毒,也不得不接过。

中毒还可以治,一旦耿精忠落败,可就是万事皆休了。

“耿精忠和清廷,没一个好东西!咱们兄弟势单力薄,到底该怎么办啊?”

王和垚一声不吭,郑思明急了起来。

“大哥,无钱无权,只能是借势而为,伺机而动。”

王和垚嘿嘿一笑,很是无奈。

“什么时候,才能有自己的队伍啊?”

郑思明摇摇头,喃喃自语。

“大哥,你想的太多了。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你听说过吗?”
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!

郑思明心头一颤。

在心志坚韧上,自己这个大哥,可是和王和垚远远不如。

“我现在都有些后悔,后悔来了大岚山巡检司。”

王和垚轻声说道。

大岚山巡检司,就这百十号人,又不能招兵买马。来了反而感觉,像是被困在了里面。

“老五,这一点你就错了。兄弟们这些转变,你有没有看在眼中?这都是你的功劳。你把兄弟们都教会了,以后再做事,就不是你一个人忙前忙后。这叫,星星之火、可以燎原。这可是你说的!”

郑思明劝慰着王和垚。

王和垚一怔,哈哈笑了起来。

“老五,除了队列、刺枪术、格斗术,以及各种军事知识,我觉得你想传授的,不仅仅是这些。”

郑思明眉头微皱,若有所思。

清朝严禁汉人练武,禁止民间百姓佩戴刀剑行走,禁止百姓拳斗,禁止民间擂台较技,违者依律重处,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。这也使得民间汉人尚武之风薄弱,甚至是销声匿迹。

“是尚武之风,还有……相辅相成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!”

王和垚略微思索,脱口而出。

“民族主义,爱国主义?”

郑思明的眼中,一片迷惘。

“民族主义,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本的想法与行为。要让人们知道,他们是什么人,为什么尚武?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可是这天下百姓,有几个人还知道这些?有几个还以自己是汉人而自豪?”

面对着自己的好兄弟,王和垚毫不保留。

“甲申之变,满洲入关,为其一族私利,推行愚民政治,对我仁人志士无情杀戮和摧残,剃发易服文字狱,恶行昭著,罄竹难书,它又岂能为我汉人之“国”?”

“那你我兄弟,该怎么做?”

郑思明连连点头,眼睛也亮了起来。

“兴兵建国,洗尽腥膻,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复我汉人衣冠。除了培养我汉人的尚武精神,还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汉人,以自己是汉人而自豪!”

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,不以自己的民族自豪,奴颜婢膝,功夫练的再好,也不过和吴三桂、洪承畴一样,卖国之贼、毫无廉耻。

“老五,你说的对!”

郑思明脸上发红,精神一振。

“汉族为我中国之主体,汉人强,则中国强,汉人复兴,则中国必复兴。可是……”

郑思明抬起头来,眼里还是疑惑。

“老王,你还是没有告诉我,我们该怎么办?”

“咱们的力量太薄弱,现在还不能轻举妄动,要一步一步来。其实要做很简单,那就是创办报纸,宣扬华夷之辩,民族主义,国家主义。”

王和垚看着瞠目结舌的郑思明,微微一笑。

“大哥,要做这些,得卧薪尝胆,未雨绸缪,咱们有很多事做!”

“报……纸?国家……主义?老……五,你到底还……有什么我不知道的?”

郑思明盯着王和垚,结结巴巴问了出来。

王和垚笑了一下,没有吭气。

他个人文采有限,这些个主义学说,还得找学识渊博的大儒润笔。

不过,这都是将来之事,目前主要的,还是蓄势,培养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的近现代教官。

“大哥,老五,百姓说,耿精忠的大军已经打到了义乌县和诸暨县,浙南的百姓没有办法,才逃往绍兴府和宁波府!”

赵国豪回来,在城墙下大声呐喊。

诸暨县已经在绍兴府境内,距离余姚不过二百来里。想不到耿精忠大军如此凶猛。

看来,难民日益增多,的确是两军鏖战的原因。

“老五,你说耿精忠能不能打到绍兴府和杭州府来?”

郑思明眼睛里,满满的期待。

“肯定打不过来!”

王和垚断然下了结论。

清军大军刚刚进入浙江,以耿精忠的虎头蛇尾,有台湾郑锦这根搅屎棍在后掣肘,能形成对峙之势,耿精忠已经是阿弥陀佛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书生风华

荔枝哈密瓜

异界帝母

鬼城帝母

四合院之这不只是四合院

御龙七

开局觉醒雷神圣体

淡味冰淇淋